菌菇培养温度与环境控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至关重要

在环境可控制的培养室中,香菇放置在菌棒上,以保持稳定的培养温度。

在菌菇培养中,环境条件决定了菌菇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在菌菇整个生长周期中,维持适宜的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CO₂)浓度至关重要。种植者和系统集成商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尽可能准确地测量和控制这些环境参数。因此,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技术尤为关键——从一开始就必须考虑其高标准要求。

准确控制菌菇培养温度,营造自然生长条件

大自然中仅季节性出现的理想温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在菌菇培养中需要实现全年无间断供应。这意味着需要为菌菇的健康生长持续营造最佳环境,因此必须慎重选择环境控制和加湿系统中的每个组件——尤其是用于监测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浓度的传感器。技术的挑战在于:菌菇培养的监测设备需要能够耐受高湿、温度波动、蒸汽消毒、清洁过程以及有机污染物的侵蚀。

蘑菇培养的不同阶段

在室内环境中保障菌菇的生长,意味着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营造自然生长的条件。因此,菌菇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决定了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浓度的环境控制要求——包含了从基质制备到采收整个环节。

阶段 1: 菌丝生长期| 恒定温度、高湿度和高浓度 CO₂

新鲜培养基是菌菇培养的基础。菌丝体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上,并在 2–3 周内遍布培养基实现定殖。在此阶段,环境必须保持温暖、湿润,以及高浓度 CO₂,并且极少的光照度。适宜的菌菇培养温度对保障菌丝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阶段 2: 子实体形成期 |渐进式降低温度

在工业化菌菇培养的下一步环节,制备好的培养基被放置在成熟室的专用培育床上。通过数日的连续浇水,并借助逐步降低菌菇培养温度的方式将环境的相对湿度提升至近100%。此举促使菌丝体收缩并形成小型原基(菇针),再由此发育成菌菇。在该阶段CO₂ 浓度需降低至约 800 ppm,为第二步子实体形成创造理想条件

在此阶段,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浓度对菇体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偏差可能对整个收成造成负面影响。

Mushroom cultivation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CO₂ requirements across three growth phases: mycelium, fruiting initiation, and harvest.
Phases of Mushroom Cultivation Using Shiitake as an Example

阶段 3: 出菇与采收期| 保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在出菇直至采收的阶段,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浓度需保持长达 7 天的稳定状态。随后湿度的逐渐降低,更接近一般环境条件。一周内菌菇即可达到约3厘米 的最佳采收规格。

阶段时间CO₂ 浓度温度相对湿度 (rH)
菌丝生长期35-70 天> 10,000ppm~25 °C  85-95%
子实体形成5-7 天< 1,000ppm15–18 °C95-100%
采收7 天< 1,000ppm15–18 °C60-80%

准确的菌菇培养温度与环境控制

通过准确可靠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传感器解决方案,保障菌菇的稳定生长、高产量和高品质。

咨询专家
在环境可控制的培养室中,香菇放置在菌棒上,以保持稳定的培养温度。

测量菌菇培养温度、湿度、和CO₂ 浓度

在不同的培育阶段,精密的环境控制是菌菇培养成功的关键。所使用的传感器发挥着核心作用:必须在要求苛刻的环境中,能够准确可靠地测量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浓度。出现任何不被察觉的偏差或测量不准确都会直接影响菌菇品质并导致经济损失。

因此在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技术时,必须结合菌菇培养的特殊环境条件,仔细确定技术参数要求。

工人在环境可控的农场中检查基质上的香菇,实时监测菌菇培养的温度Tbd.

菌菇适应潮湿和污浊的环境,但传感器相反

菌菇的生长需要理想的环境条件,而持续高湿和孢子的污染对传感器技术提出了特别的挑战。

  • 敏感元件上的冷凝水和沉积物可能会影响测量性能,甚至导致腐蚀。
  • 子实体释放的孢子(3–15 μm)会扩散到整个设备。正在发育的菌丝体可能覆盖其表面,导致测量不准确——甚至造成整批收成的损失。

使用高精度传感器可以帮助实现菌菇培养可靠精细的环境控制。对菌菇培养的温度、湿度和 CO₂ 浓度的准确监测,是保障整个过程稳定生长的条件。
从而带来:产量稳定、高质量产品以及更低的损耗。菌菇生长发育更加均匀和统一的外观形态,也帮助造就菌菇更高的市场价值。

同时,由于能及时检测偏差并在问题升级前予以修正,大大减少了突发干预的需求——这既节省时间和资源,又使生产更具效率与可预测性。

了解更多菌菇培养中的传感器技术

请访问我们应用介绍的页面

LinkedIn Logo